首页

阉割男奴

时间:2025-05-25 15:19:14 作者:李强将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并赴马来西亚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浏览量:78994

  【科教文卫】“洋学生”刘黄河的豫剧初体验

  中新社开封2月24日电 题:“洋学生”刘黄河的豫剧初体验

  中新社记者 阚力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今年寒假假期,选择留在古都开封度假的留学生刘黄河(Capriaty),一有空就会练习豫剧经典剧目《花木兰》选段。

  “我想成为一名‘中国通’。”在来中国之前,今年22岁的刘黄河看过不少中国影视剧,由此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并决定赴中国留学。

  2023年9月,她从马达加斯加来到位于河南开封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求学,并取了中文名字刘黄河。

  一踏入古都开封,刘黄河就被厚重的中原文化所折服,特别是对豫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发感兴趣。起源于河南的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被西方观众赞为“东方咏叹调”。

1月5日,河南郑州,刘黄河(左二)在“ 豫剧人李树建入驻上海豫园”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上演出。苏恒 摄

  “豫剧太有挑战性了。”入学三月后的2023年12月,她又拜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为师,成为李树建门下的第九名“洋弟子”。今年1月,她还与师父李树建赴上海同台演绎了豫剧经典剧目《大登殿》。

  为学好豫剧,刘黄河相当努力。初学时,刘黄河先从理解河南方言和剧目背景开始,有了一定基础后,她便开始练习发音和唱腔。

  刘黄河最喜欢唱《花木兰》,“我知道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女将军,我也想像花木兰一样优秀,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

  “我给你们唱一段吧。”说着,她站起身摆好姿势、手势,唱了起来。但见她眼如铜铃、腰杆笔直,表情随唱腔不断变换,有板有眼,气势丝毫不输豫剧专业演员。她告诉记者,虽然学习豫剧仅仅3个月,会唱得剧目也不太多,但会一直努力学下去,“我会争取更多的登台表演机会,让更多留学生知道豫剧、喜欢豫剧”。

2月5日,河南开封,刘黄河向记者展示豫剧表演。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近年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豫剧、书法等课堂,让更多留学生有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这也让刘黄河颇受裨益。

  除了学习豫剧,书法课也是刘黄河的必修课。研墨、着笔、临帖……在书法老师指导下,刘黄河现场挥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向记者展示。在她宿舍的书桌前,贴满了中英文对照的词汇便签,“毛笔字我还写得不太好,硬笔字还凑合吧”。

  为了早点成为“中国通”,刘黄河还会买一些常见的肉和蔬菜,尝试做一些接近中国口味的饭菜。她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会炒菜、炒米饭,也会做汤面,“我和妹妹住在同一间宿舍,都是我给她做饭吃”。

  “俺爱中国,河南真‘中’!”采访接近尾声时,刘黄河说出了一句拗口的河南方言,“我不仅要把中文学好,还想学会河南话,唱好豫剧,唱给家乡的人听”。(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政策集成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比赛之余,台湾青年还参观了衢州市城市展览馆、衢州市台青之家、孔氏南宗家庙、龙游博物馆、龙游石窟等地,近距离感受衢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衢州市龙游县篮协也组织了与台湾球队的友谊赛和所有参赛球队的交流活动,双方以互换礼物的形式传递情谊,学生们争相介绍自己,并围绕读书学习、家乡美食、篮球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气氛融洽而活跃。

2024年中越班列开行突破100列 同比增长131%

云南舞蹈大家跳版块,100名舞蹈队员,以保山本地彝族舞蹈《寻迹钹魂》为主打节目,综合展示傈僳族、阿昌族、傣族、佤族等各民族舞蹈。

中方驳伯恩斯涉华负面言论:有关表态偏离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

成都8月21日电 (记者 刘忠俊)8月21日,四川凉山州金阳县“8·21”自然灾害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受短时强降雨影响,金阳县芦稿镇灯厂村境内发生自然灾害。经初步核查,自然灾害发生在沿江高速JN一标段项目建设工地,工地共有人员85人,截至当日13时30分,成功搜救79人,其余6人正在搜救中。

科技创新引领深海开发新突破

从排沙减淤到改善生态,调水调沙功能不断拓展。2008年以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16年在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接受生态补水。“过去,黄河三角洲受到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岸线蚀退等威胁,黄河调水调沙送来了生态水,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现在保护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江苏一批农村电商模式叫响全国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总书记曾讲到哪些典故?一起学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